当前位置: 首页 > 经营管理 > 领导艺术 >
最新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排行 推荐名人名言

杰出班组长管理技能(一)

时间:2010-11-05 00:00来源:领导艺术 作者:在线人生 点击:

1. 组长的定义

1.1 定义

班组长是指在生产现场,直接管辖20个左右的生产线作业员工,并对其生产结果负责的人。管理控制的幅度,因公司及秆业区别而有所不同,而其称呼也有所不同,有组长、班长、领班、拉长等称谓。班组长一般由车间主管任命或由群众推选经现场、车间的主管批准产生。班组长的工作是将生产资源投入以生产出成品的管理,即对现场的作业人员、材料、设备、作业方法、生产环境等生产要素,直接指挥和监督,以达成企业的各项管理目标。

a) 班组长的使命

班组长的使命是:为了达成所属集团(公司、部门)追求的目的,根据现有的条件,高效率地达成自己应承担的组织的目标或者被分担的业务。

b) 班组长的任务

ⅰ 指挥工作。即保质保量完成具体的工作(产品及服务的提供)。

ⅱ 领导人员。提高部下及同事的能力,创造有工作意义的劳动环境。

(1)(2)必须同时进行,连续不断地努力实现。

c) 班组长应有的精神准备

l 具有发现问题的意识;

l 经常留意革新的挑战性;

l 具有不被既定观念约束的柔软性;

l 基于高敏度的信息管理下的先见性;

l 根据三现主义(现场、现物、现实)解决问题;

l 具有与其他人一起运营组织的影响力;

l 一定的社会知识和被人信赖的人品。

1.2 我角色的认知

(1)对企业来说

班组长是基层的管理员,直接管理作业人员,是Q(品质)、C(成本)、D(交货期)指标达成的最直接的责任者。

(2)对主管人员来说

班组长是主管人员命令、决定的贯彻的执者,同时对自己的某方面工作起着辅助和补充作用。并且在对现场管理过程中,班组长既是管理精神传播的窗口,又上主管与作业人员沟通的桥梁。

(3)对作业员工来说

班组长是直接的领导,并对其进行作业指导,评价其作业能力及作业成果。

(4)对班组长来说

对班组长来说其他班组长是同事,是工作上的协作配合者,同时又在晋升方面形成竞争关系。

班组长在企业、公司、员工、同事之间,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赋予其不同的价值:

首先,班组长是企业价值和利润的创造者。这是最基本的一点,也是最容易被忽略。很多班组长常常以为只要与上司搞好关系、与下属和平共处就可以了,这是很错误的。价值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处不在。正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上司和下属会经常更换,但企业追求价值和利润的目标永远不会改变,有不少班组长在大的人事变更中往往被降职或被解雇,这除了人际关系的原因外,与没有为企业创造较大的价值有很大关系。

退一步来说,愿意为企业付出的人,即使在这个企业失去工作,也会有别的企业争着要,这个现实想念没有人会不知道。

其次,班组长是中层管理人员 左右手。是“左右手”而非“左右脑”,表示工作的重点是具体实施,即以最好的方法贯彻上司的批示和命令。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

l 是辅助上司工作,而非设计主导;

l 协助上司开展工作,与上司形成配合和互补关系;

l 指出上司不足时要注意方式;

l 原则上只接受直接上司的工作指令,只向直接上司负责和报告工作。

再次,班组长是作业人员的帮助者和支持者。经常有人认为班组长一旦晋升,就有了“权力”,就可以“管人”,所以对员工颐指气使,动辄呵斥处分,引起员工的不满和对抗。有这个“官”思想的人为数不少。

班组长多数从优秀员工中提拔上来,所以原来的工友对这个转变一般有一个适应过程。如果对作业人员以帮助者及支持者的身份出现他们工作上的困难想念很快会获得员工的拥戴,以权相压只会适得其反。

最后,班组长是同事之间的战友和兄弟。现代化生产最直接的特点是高度的协作分工,所以同事之间工作交流配合频繁。同事之间往往又是晋升的竞争者,上面的位置只有一个,你上去了,我就要接受做你的下属的现实。因为这个关系,所以面和心不合、互相拆台及相攻攻击和事时有发生。

作为上司,晋升下属主要考虑是否更有利于工作。试想对于两个工作者很出色的下属,一个工作上与别 合作融洽,人际关系,口碑者可圈可点;另一个不愿意协助同事完成工作,没有容人之腹,上司会考虑提拔谁呢?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某个同事平时与他人不配合,处处刁难别人,他一旦成为上司,就会让所有人不服气,甚至消极抵抗,这种情形下,任你有通天的手腕能力,也很难开展工作。

1.3 对企业的正确认识

一方面要按公司的要求,保质保有量完成生产任务;另一方面要代表员工向上级反映大家的意见和要求,班级长在这里起的是一种桥梁的沟通作用。员工与自己朝夕相处,应该怎样体恤和激励,相信大家都有方法。作为基层管理人员的班组长,很可能对企业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或者仅是一个名称或符号。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对企业,心下三点是要明白的最基本要求:

(1)企业不是顺风车

把企业当成一辆顺风车,或者是一个跳板,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的管理者,是企业最为忌讳的。人才是企业的发展之本,只有把企业当成是自己施展抱负的舞台,才能让企业发展壮大。个人在整个过程中既得到了锻炼,又使自身的人力资源升值,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我们应在工作中倾注自己的全部热情,积极参与管理,与企业共同谋求发展。

(2)企业不是收容所

企业任用每一位员工,都希望他能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这就是所谓的利益驱动。当员工不能为企业利润时,他就失去了利用价值,这是很残酷的现实。

所以我们必须明白,企业不是收容所,努力工作才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企业真的像收容所,来者不拒,从都有饭吃,皆大欢喜,那么我们反而要小心,怕它哪一天轰然倒下时砸着自己。

(3) 企业不是福利院

企业只有盈利才能生存发展,而成果和业绩是企业赢利的前提条件,所以企业往往心业绩的多少来客观来衡量管理者工作的优劣。管理者要使自己“价格”

更可观,就首先要为企业创造更可观的“价值”,工作没有做好,或者还看不到成绩时,就想跟企业讨价还价的员工,只会自讨没趣。

因为企业不是福利院,所以付出每一个铜板都要有充足的理由。


2. 班组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2.1班组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

企业生存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利润,班组的存在是因为能实现这个目的。在企业追求利润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班组是最基本的生产单位,直接创造利润。它像人体的毛细血管,单个看似乎微不足道,但无数的微细血管构成了整体,整体的好坏可以从中评估出来。

2.2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管理单位

管理是否深入到基层是衡量管理水平的指标之一。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管理单位,直接面对每一个员工,企业的精神最终是要通过班组贯彻到每位员工,然后通过员工的工作成果——产品反映出来。所以企业的管理、思想、文化一定要深入到班组这一个层次,企业才能焕发生机。

目前有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班组建设的重要性,班组课程受到了很多企业的欢迎就说明这点。其实,从效益角度来看,班组培训比高级人员培训更直接、见效更明显。

2.3班组是生产流程的衔接要素

整个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就是一个产品的制造过程。这个过程有的长有的短,但是衔接整个生产流程,是一个个班组,每一个班组都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因为生产流程是由一个个环节构成,所以需要更多的协调与合作,社会化大生产尤其如此。很多企业认为班组只要完成生产指令就行了,沟通协调是经理们的事,这种认识是很错误的。如果班组不能够实现协调,那么问题层层上报要浪费多少管理成本?时间要耽误多少?其实很多现场的问题是很简单的,依一定原则把握就可以了。

2.4班组长是提高职工素质的基本场所

一些知明的跨国大型企业,如松下、理光、麦当劳、可口可乐等,都不约而同把培养人才当作是企业的使命。培养人才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创造更大的价值。再看看这些企业在哪里培养人才?既非研究所,也非在大学,答案可能大家都没有想到,是在现场,在班组,在生产的第一线。如果没有一去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员工队伍,想制造精品、创立名牌,很难。这样的员工队伍既不是在厂长的几次训话中形成的,也不是发几次奖金或罚几次就能够锻造,它需要班组长、师傅长期的严格要求,工作上手把手具体指导;需要同事之间无障无碍的切磋交流,才能在集体的气氛里逐渐影响形成。

2.5班组是是激发创意、解决问题的团队

看一个企业有没有活力,首先看班组有没有活力,不断创意、不断改善是保持活力的“灵丹妙药”。单纯的生产工作是枯燥乏味一般是消极怠工或跳糟,来去之间,对企业和个人都巨大损失。如果班组是激发创意、解决问题的团队,永远都是生机勃勃,员工在这个团队每天都保持着新鲜感、成就感,每天都面对新的挑战,那么他就会快乐工作,不断进步。员工的工作能力不断提高,企业的水平、效益自然相对提高。


3.班组长的素质要求

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管理者。但真正成为管理者的人并不多,这并非谁有管理的天分,只是大多数人都没有注意到管理的能力这个问题。管理者需要有比非管理者更出色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并不神秘,只要注意,我们都可以做到。这些管理是:

(1) 专业能力

在所管辖的团队内,对自己的业务(人员、机器、材料、方法)娴熟,能够指导下属并向上司提供建议帮助正确判断,这是开展工作必须具备的能力,随着工作经验逐渐丰富。班组长作为基层管理人员,这方面的能力特别重要。

由于我国教育制度上的缺陷,有管理技能,又有专业知识的人不多,许多人要在实践中摸索成长。如果固守自己的思想,不愿意深入学习专业(行业)知识,很难想像能管理好技术上的问题。学习专业知识,不限年龄、学历、性别,任何人只要肯努力,方法得当的话,不出几年都能达到较高的水平。

(2) 目标管理能力

在处理业务时,设定主题、时限、数量等具体的目标,提高员工们的参与意识,具备使P-D-C-A这一循环不断地周而复始的能力。

(3) 问题解决能力

具有发现问题的意识和想象预测能力,一旦发现妨碍目标达成或业务开展的问题,立即分析现状,找到原因。善于用“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三问思维,从360度全方位思考对策,并提出对策直至工作上的问题。

(4) 组织能力

为了达成部门的目标,利用班组每一个人员的特点进行任务的分担,发挥全体人员的能力,同心协力,使部门动作达到1+1≧2的效益。

(5) 交流、交际能力

为了能够进行直接地意见沟通、交流必要的信息,在应该具备高度的说话、倾听、商谈、疏通及说服对方的能力。交流能力随着工作经验和悟性会逐渐提高。

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减少磨擦、融洽气氛、提高士气,有助于构筑良好的信赖关系。

(6) 倾听的能力

很多管理者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位因感到自己待遇不公而愤愤不平的员工找你评理,你只需认真的听他倾诉,当他倾诉完时,心情就会平静许多,甚至不需你作出什么决定来解决此事。

这只是倾听一大好处,善于倾听不有其他两大好处:一是让别人感觉你很谦虚;二是你会了解更多的事情。每个人都希望受到重视,并且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愿望。所以,友善的倾听者自然成为最受欢迎的人。

(7) 幽默的能力

管理者进行管理的目的是主囝使他的下属能够准确、高效地完成工作。轻松的工作气氛有助于达到这种效果,幽默可以使工作变得轻松,使人感到亲切。幽默的管理者能使他的下属体会到工作的愉悦。

在一些令人尴尬的场合,恰当的幽默也可以使气氛顿时变得轻松起来。可以利用幽默拇下属,这样不会使下属感到难堪。当然,对于那些悟性较差或顽固不化的人,幽默往往起不了作用。

(8) 激励的能力

要让员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努力去工作,就要把员工的“要我去做”变成“我要去做”,实现这种转变的最佳方法就是对员工进行激励。如果我们用激励的方式而非命令的方式安排员工工作,更能使员工体会到自己的重要性和工作的成就感。

激励的方式并不会使你的管理权力被削弱。相反,你会更加容易地安排工作,并能使他们更加愿意服从你的管理。

优秀的管理者不仅要善于激励员工,还要关于自我激励。作为一个管理者,每天有很多繁杂的事务,及大量棘手的事情需要解决,其所面对的压力可想而知。自我激励是缓解这种压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自我激励的方式,可以把压力转化成动力,增强工作成功的信心。

(9) 指导员工的能力

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为了顺利地展开日常业务而传授必要 的知识及方法;指出员工在意识和行动上的不足之处;使大家理解业务的定位、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工作劲头。

(10) 培养能力

部下的培养是管理人员的重要任务。培养能力是熟悉每一个部下的欲求,在工作中让他们自由发挥自己的长处,使他们的成就感与工作能力能够长期地有计划地得到提高。

(11) 控制情绪的能力

一个成熟的管理者应该有很强的情绪控制能力。当一个领导者情绪会影响到对工作和自己的评价,这是很自然的。从这点意义上讲,当你成为一个管理者的时候,你的情绪已经不单单是自己私人的事情,会影响到你的下属及其他部门的员工;而你的职务越高,影响力越大。

(12) 自我约束的能力

不沉湎于惰性及日常业务之中,描绘“理想的自画像”,经常以此自律自己的行动。为此必须非常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活用,努力增进自己的知识、人格、健康的能力。把握事物的本质,发现问题、了解问题时不可缺少的能力。越高层次的管理人员,对于概念化能力的要求就越高。要领化能力取决于工作环境和个人悟性,带有潜能性质。

书本上的管理方法再高明,其他公司的管理手法再先进,却不一定适用于自己,所以班组长的实际的工作中,要努力亲身实践,不耻下问,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