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养生 > 健康饮食 >
最新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排行 推荐名人名言

川崎病和“问题疫苗”,到底有啥关系?

时间:2018-07-26 00:00来源:健康饮食 作者:在线人生 点击:

镇定镇定,先别方

作者|姜飞熊

来源|医学界

近日,微博和微信上接连出现了关于打疫苗和发生川崎病的消息,绘声绘色的病例让不少父母心惊胆战。

有人提出,川崎病大多是打完百白破疫苗之后出现的,更是让大家高度紧张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甚至有人推论,也许那些过去通过检验的百白破疫苗也有问题,所以才出现了川崎病!

伴随着这波热潮,一些其他疫苗也受到了怀疑,大有为了防止川崎病发生,可能要拒绝一切疫苗的势头。

疫苗和川崎病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了,许多儿科医生在过去也谈过这个问题,在这次舆论大潮中也有一些儿科医生发声,不过很快就被淹没过去了……

有问题的疫苗的确极坏,但是川崎病恐慌大可不必,它的发生率并不高,发生也不是完全随机不受控制的,它是有一些已知的风险因素的。

什么疫苗引起川崎病?

先来说说疫苗和川崎病的过往吧。

由于川崎病至今不能确定特定的诱因(但是已知的相关因素还是挺多的),而又与自身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因此同样与免疫有关的疫苗时常被和川崎病绑在一起。

这一点,中外皆然。

也是因此,美国CDC都跑到《疫苗》杂志上专门搞了一篇文章——

这还是2015年的事了,CDC搞的这篇文章,用了10年的统计数据,其实就是为了说明——

【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疫苗引起川崎病。】

当然,因为大清自有国情,大家肯定会说“美国那是因为疫苗没问题啊,咱们的疫苗有问题,就是会引起川崎病!”

网络说法一

不过按照这次配套流传的“网传疫苗引起川崎病原理”,也不是这么回事……

网传原理实际上是,由于川崎病是免疫相关疾病,疫苗引起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导致了川崎病……(嗯其实这个网传原理也不是中国原创的)

按照这个逻辑想下去,那就是能正常引起免疫应答的疫苗,肯定比没法有效引起免疫应答甚至无法引起免疫应答的疫苗,危害更大……实际上需要大家去补种的不合格疫苗,正是后面这种力道不足的,按这个逻辑它对川崎病的引发力度还小些……

(需要注意一点,这里咱们只是按网传理论说一说它逻辑上的矛盾,这种理论其实并没有得到任何权威医学机构的认可。)

网络说法二

网传的另一个理论,是说接种完乙脑疫苗之后,孩子两周内川崎病发生率超过10%,也有别的疫苗以同样模式中招,比如麻疹、脊灰、手足口等……

这个两周内10%的发病率实在是找不到原始数据和计算方式,只能找到是2017年某社交网络用户发出的……

在这里我们又要引入另一个医学上的常用概念,叫做流行病学统计。这类统计主要是为了估算某种疾病在总人群中的发生率、变动情况、治疗情况等等,因此它必定是采集大量数据,经过长时间动态观察之后才能得出的。上述的“发病率”也必须经由这一复杂的调查统计,才能得以确定。

在数据引用人没有给出这样的流行病学研究源之前,我们只能好奇一下这个数据哪来的了。

至于家长表示的“我的孩子打完疫苗,过了几天/几周发生了川崎病”,其实是无法排除偶合事件因素的。

网络说法三

这两天微博上有个传言是“如果不是疫苗引起的,怎么解释在网上发帖的家长都是重庆的(指失效疫苗流向重庆)?”

实际上川崎病在中国不同地区的发生率是不同的,根据《国际儿科学杂志》2013年发布的数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生率最高的地区其实是北京,其川崎病的发生率可以比一些较低的地区高出十几倍。

川崎病的发生率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比如人种、环境、气候,当然还有当地医疗资源是否发达,最后这一项严重的影响了检出率。而整个东北亚的发生率都受到最后这一项的影响,比如在中国大陆,北上广这些发达地区的川崎病发生率就显得很高,而放眼亚洲,日本则是地区之王。

此外,整个东北亚这些年来,川崎病的发生率在不断上升,包括日韩这样的发达稳定的国家——

上图是BMJ做的全球川崎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当中的趋势统计,通过2000-2012年这12年的数据来计算出川崎病的走势。最上面在走高的是日本的数据,第二条线是韩国,第三条是台湾,总体都呈现上涨趋势。

说的明白一些,“网上重庆家长发帖多”是无法推出“疫苗造成重庆川崎病发生率增高”这一结论的……

一些文献上的案例

也许有人要说:“我看外国文献上也有报道过疫苗和川崎病的病例。怎么能说疫苗和川崎病无关?”

的确,现在一些国外的期刊上也发表过个案,比如韩国这个——

还是今年1月份发的,大致是说一名婴儿在接种流感疫苗之后发生了川崎病。这是一个单个案例报告,研究者也并未敢做出结论认为就是流感疫苗导致的。

也有国内的案例——

这是湘雅二院2015年发的,大意是说轮状病毒和甲肝疫苗接种后出现了一例20个月婴儿发生川崎病。同样也是单个病例,也没有做出直接结论。

这样的单个病例还有个把,因为没有足够的样本,所以文章作者自己也不敢下定论。相反倒是有一些选取样本较多的也是奔着疫苗和川崎病去的研究——

这份美国的研究针对的主要是轮状病毒疫苗(因为轮状病毒在川崎病的发生因素中曾经被部分人高度怀疑),最终结论是该疫苗和川崎病没有关系。

川崎病完全是随机的吗?

许多家长恐慌的主要是因为觉得自己的孩子也有很大概率在接触疫苗之后发生川崎病。感觉就像这种病在全部人群中有同样的触发率,因此只要接触疫苗就有概率中标。

其实不是这样。

川崎病虽然无法确定特定的诱因,但是相关的影响因素却被找出来不少。就是因为这些影响因素,使得它的发生具有偏向性

在许多关于川崎病病因和影响因素的研究中,研究者都提到“易感性”这个问题。比如,基因易感性,就有高有低。

如果所有人有同样的易感性,全球的川崎病发生率不会在国家和人种中间出现差异——

BMJ川崎病统计中全球5岁以下儿童的发生率,同为发达国家的日韩新加坡由于人种原因,高于法国英国芬兰等。

在这篇BMJ的研究中也提到,同样在美国,不同人种之间的川崎病发生率也呈现出了差异,日裔人群发生率明显较高。

提到人种就得回到遗传易感性上,日本2003年就有研究提示,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川崎病的情况下,个体发生川崎病的风险是对照组的5-6倍。在双胎研究中也呈现了相似的倾向,双胎同时患病几率较高。

换言之,家族史是一个风险因素。如果没有家族史,儿童又一直没有发生什么免疫高能情况的家长,其实可以给川崎病恐慌稍微去掉一点砝码。

此外,川崎病在发生年龄上也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虽然有些国内统计习惯性的统计到18岁,但是BMJ采纳的各国统计基本都集中在5岁以下,而5岁以下又有不同的区分度——

这是Pediatr Cardiol 2012年发布的一篇中国吉林川崎病发病情况的相关统计。事实上出现这种变动,尤其是高峰之后的骤降,和儿童本身的身体免疫系统发育有一定的关系。《临床儿科杂志》2014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则提示,新生儿罕有发生川崎病的,因为有来自母体的抗体,而超过4岁的孩子发生率低,是因为随着身体发育,免疫力较强,或者已经有了获得性免疫。

所以处于低风险年龄段的父母其实也不需要太慌,至于那些自己已经成年还担心会得川崎病的……冷静点,你离5岁已经超过10、20、30年了!

许多研究认为川崎病需要一个感染因素来触发,比如这个发在PNAS上的——

日本有研究者发现中国东北的对流层风如果朝着日本吹,日本的川崎病发生率就会上升,因此他们推断是这股风带着不明感染因素到日本,导致了日本的易感人群发病……

当然也不是说有了感染因素就一定会发生川崎病,否则这一股风过去日本5岁以下应该全都发生……这与接触者本身的易感情况有关。

此外,现有研究在阐述发病机理时,很多都提到川崎病患者是多种病原体感染之下诱发的免疫异常。外源性感染也可以视为一种风险因素,对外源性的感染的防护也是一个降低川崎病发生率的方法。

所以还是要搞清个体是不是高风险人群,再决定慌的程度嘛。比较明显的因素有三个:家族史,年龄段,和感染问题。

考文献

DOI: 10.1097/INF.0b013e3181a66471

DOI: 10.1007/s00246-011-0121-7

doi: 10.2188/jea.JE20110131

DOI:10.1016/j.arcped.2012.07.005

DOI:10.1136/archdischild-2014-307536

DOI: 10.1073/pnas.1400380111

DOI: 10.1080/21645515.2015.1050571

DOI:10.3892/br.2018.1043

DOI: 10.1111/nyas.13201

https://www-ncbi-nlm-nih-gov.libauth.mskcc.org/pubmed/25444786

我国川崎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国际儿科学杂志,2013年9月40卷第5期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4.02.021

- 完 -

我给孩子接种了长春疫苗……

又有人鼓吹不打疫苗了……